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前十名企业名单中,中国企业的权重持续提升,日本和韩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则不断下降,中、日、韩三国“混战”格局进一步加剧。
近日,韩国市场分析机构SNE Research公布了2024年度全球动力电池企业成绩单。
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包含油电混动、插电混动、纯电动在内的全球上牌电动化车辆动力电池装车量合计为894.4GWh,同比增长27.2%。而在2024年全年,除去中国市场的海外市场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361.4GWh,同比增长13.1%,占到全球份额的约40.4%。换言之,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装机市场。
而在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前十名的企业名单中,中国企业权重持续提升,占据其中6个席位,市场占有率合计达到67.1%。
相比之下,日本和韩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则不断下降,中、日、韩三国“混战”格局进一步加剧。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优势不断扩大
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不断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动力电池装车量的提升。
全球电动车销量研究机构EV Sales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122万辆、202万辆、221万辆、313万辆、221万辆、1082万辆、1465万辆和1710万辆。
而根据SNE Research的数据,同样是在2017—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达到59GWh、100GWh、118GWh、148GWh、304GWh、509GWh、703GWh和894.4GWh,年复合增长率为51.1%。其中,2021—2023年更是实现高速增长,同比增幅分别为106%、68%和38%。
这其中,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2024年度的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前十名企业名单中,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的动力电池企业包揽前十名。其中,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等中国企业占据六席,剩下四个席位中,分别是来自日本的松下,以及来自韩国的LG新能源、SK On和三星SDI。
其中,宁德时代连续8年蝉联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榜首。数据显示,2024年宁德时代实现了339.3GWh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31.73%。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7.9%,超过第二名至第五名市场份额的总和。这也代表着,全球每销售3辆新能源车,就有1辆搭载的是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此外,宁德时代也是全球唯一一家动力电池使用量超过300GWh的企业。
同时,在SNE Research发布的除中国市场的海外市场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中,宁德时代首次超越LG新能源,荣登冠军宝座;而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2024年度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名榜单,宁德时代以246.01GWh排名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为45.08%。由此,宁德时代也首次斩获了动力电池全球、中国、海外市场榜单的三项第一。
SNE Research分析,在中国国内市场,极氪、问界、理想汽车等主要中国企业都使用了宁德时代的电池。不仅如此,目前特斯拉、宝马、奔驰、大众、现代汽车等全球主要整车企业生产的电动汽车也采用的是宁德时代生产的电池。此外,SNE Research还表示,宁德时代将目光投向了巴西、泰国、以色列、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预计将迅速扩大全球市场份额。
除宁德时代之外,排名第二的比亚迪同样获得了巨大的人气,在SNE Research看来,这主要源于比亚迪拥有多样化的车型组合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
根据比亚迪公布的数据,2024年,其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27万辆,同比提升了41.26%。不仅是中国市场,在海外市场比亚迪同样获得了巨大突破。SNE Research分析表示,比亚迪通过进军亚洲和欧洲市场,在中国国内市场之外迅速扩大了市场份额。2024年全年,比亚迪动力电池装车量为153.7GWh,同比增长37.5%,全球市占率达到了17.2%。
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困难重重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开疆扩土的同时,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则在不断缩水。
SNE 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日本企业松下排在榜单的第六位,其动力电池装机量为35.1GWh,同比下降了18%。
而素有“韩系三杰”之称的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减少了4.7%,市场占有率仅为18.4%。其中,LG新能源排在榜单的第三位,其动力电池装车量为93.6GWh,同比增长了1.3%;SK On排在榜单的第五位,其动力电池装车量为39.9GWh,同比增长了12.4%;三星SDI则出现了负增长,其动力电池装车量为29.6Gwh,同比下降了10.6%,排在榜单的第七位。
从数据来看,日、韩动力电池企业中,SK On的表现最佳,同比增长达到了两位数。但是,其余三家企业的发展均不是很理想。LG新能源虽然勉强保持同比正增长,但是其市场份额下滑严重,达到了2.7%,而松下和三星SDI则出现了高达两位数的负增长。
此前,有韩媒报道称,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公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三家公司的营业亏损合计达8000亿韩元。其中,SK On的营业亏损暴增至3594亿韩元,全年累计亏损更高达1.127万亿韩元;LG新能源和三星SDI同样陷入困境,该季度分别出现了2255亿韩元和2567亿韩元的营业亏损。
事实上,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出现的波动与欧美市场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变化有着密切联系。其中,“韩系三杰”主要依赖欧美市场及欧美的车企客户,但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欧美电动汽车市场出现明显降温。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欧盟乘用车销量为1063万辆,同比微增0.8%。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为144.8万辆,同比下滑5.9%;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75.9万辆,同比下滑6.8%。此外,通用汽车、福特、大众集团等欧美车企也放缓了电动化转型步伐。而日本企业松下则高度依赖特斯拉的销量,而特斯拉的销量同样出现过增长放缓的趋势。
出口海外挑战与机遇并存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快速发展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以及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不断扩大的领先优势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如果希望装车量持续增长并扩大对日、韩企业的领先优势,出口无疑是必经之路。
当前,中国动力电池在出口领域同样有着优异的表现。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累计出口达 197.1GWh,累计同比增长 29.2%。其中,动力电池累计出口量为133.7GWh,占总出口量的 67.8%,累计同比增长 5.0%;其他电池累计出口量为 63.4GWh,占总出口量的 32.2%,累计同比增长 151.6%。
从目前来看,中亚和东南亚已经成为了我国出口的重要根据地,其中中亚地区对于中国新能源车的需求越来越大,东南亚则集中于两轮车、储能领域以及电芯厂/电池材料厂,并且东南亚各国的宽松政策以及扶持力度也为电池企业提供了良好环境。
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欧美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需求有所降温,但其依然是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和第三大电动汽车市场,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出海不可能放弃这些目标市场。
不过,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出口欧美地区,面临着重重挑战。SNE Research表示,如今美国和欧洲市场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电池企业有必要制定战略应对措施,以确保市场占有率。特别是,最近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变化极有可能成为整个电池行业的一个主要变量。为此,电池企业应该考虑供应链多元化、降低成本、技术革新等多种战略。
不同于韩国企业加速在北美建厂的方式,中国企业通过技术授权、海外合资的方式规避风险。
有消息称,宁德时代已经与多家美国企业产生合作。其中,福特在密歇根州建设的电池工厂计划于2026年开始投产磷酸铁锂电池,而在技术上采用的就是宁德时代的技术;宁德时代与通用汽车也传出了技术授权合作的风声;宁德时代还与特斯拉达成合作,在特斯拉美国内华达州电池工厂帮助其扩建储能电池生产线。
不仅如此,在欧洲市场宁德时代同样动作频频。2月11日,宁德时代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募集资金部分将用于推进公司匈牙利项目建设;前不久,宁德时代与Stellantis达成合作,将在西班牙合资建设一座磷酸铁锂电池工厂。宁德时代表示,欧盟等海外市场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需求不断增长,公司未来可能继续在海外建设电池及相关材料的生产基地。
押宝全固态电池中国企业崭露头角
SNE Research表示,目前的电池企业要想在未来引领全球电池市场,就必须超越单纯地扩大产能,以差异化技术和建立可持续供应链为基础,具备核心竞争力。
技术进步永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强大动力。
在前沿技术领域,全固态电池被视为电池技术的未来之星,已从实验室研发阶段逐步过渡到工厂试点阶段。宁德时代、比亚迪、欣旺达、中创新航、赣锋锂业、国轩高科、蜂巢能源、广汽等主机厂及电池厂商纷纷涌入这一赛道。其中,欣旺达、广汽、清陶能源等企业计划在2026—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或半固态电池量产;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则计划于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
在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上,韩国企业同样不甘示弱。SK On正在研发高分子-氧化物复合系和硫化物系两种全固态电池,并计划于2027年和2029年实现商业化;LG新能源计划于2025年设立试验生产线,以加快干电极和锂硫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三星SDI的首批全固态电池产品已于2024年交付车企进行测试,计划于2027年实现大规模生产。
如今,固态电池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市场争夺战已然拉开帷幕。而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率先在固态电池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企业,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
来源:新能源汽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