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视觉中国2022年11月21日,英国伦敦,英国海洋反抗运动示威者在国际海事组织办公室外点燃模拟石油,抗议使用化石燃料。
2月22日,英国政府宣布退出《能源宪章条约》,在此之前,法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和荷兰等9个欧洲国家均已单方面退出。
《能源宪章条约》诞生于欧洲和俄罗斯的“蜜月期”,现如今面临解体风险,它从成立之初旨在保护欧洲和前苏联国家的能源合作,到如今成为欧洲多国政府眼中的“绊脚石”,其背后呈现的是能源发展战略以及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
上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能源丰富的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亟需外资,而欧洲国家亟需化石能源,双方需求高度互补,于是在1994年签署了这一条约。条约于1998年正式生效,随后逐渐扩展到其他地区,最多的时候有66个国家和机构签署方,主体是欧洲和前苏联地区国家,美国、加拿大后续也加入。最新成员国是非洲的乍得和尼日尔,两国在2015年4月加入。
《能源宪章条约》主要有四大内容,包括解决参与国之间,以及投资者与东道国之间争端的条款;保护成员国的外国投资,防范非商业因素风险;根据世贸组织非歧视性原则,确保跨境能源流动;提高能源效率,尽量减少化石燃料生产和使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随着欧洲推进气候转型政策、大规模部署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认为,《能源宪章条约》沦为了能源公司起诉西欧政府的利器。
在宣布退出《能源宪章条约》决定时,英国能源安全部长格雷厄姆·斯图尔特(Graham Stuart)称条约“已经过时”,迫切需要改革,然而改革谈判在欧盟内部陷入僵局。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留在条约内将损害其清洁能源转型努力,甚至可能因能源转型政策而“遭受惩罚”。
英国政府口中的“惩罚”指的就是法律诉讼和赔款风险。条约中的“投资者与国家争端解决条款”允许公司单方面起诉缔约方政府,且实际仲裁结果大部分有利于企业。
气候专家、《能源宪章条约》前雇员亚米纳·萨赫布 (Yamina Saheb) 认为,这种诉讼威胁已经严重阻碍了欧盟的气候转型政策。
欧盟方面一开始尝试对《能源宪章条约》进行改革,但目前看来大概率无疾而终。欧盟委员会原计划在2022年11月就改革投票,遭到德国、法国、西班牙等西欧大国的强烈反对。
2022年,英国曾达成初步协议,以扩大《能源宪章条约》对可再生能源和碳捕获等技术的支持。新协议本应于2022年11月通过,但随着部分欧盟成员国退出该条约,谈判陷入僵局。去年9月,英国政府官方声明称,如果新版协议没有通过,英国将考虑退出。
英国退出程序将于一年后生效。目前,法国、西班牙、荷兰等九个欧盟成员国也已经脱离该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