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公布,在“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行动方面,提及将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这是在我国制造业已基本开放以及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制造业清零的基础上,又进一步。
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当口,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势必会激发制造业更多活力,同时也为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创造利好条件,从而为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增添抓手。
释放高水平开放关键信号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对外资的准入限制也在大幅度放开,全面放开除了对我国产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更多的是释放了我国高水平开放的关键信号,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更多信心。
据了解,当前我国一般制造业领域已经基本实现外资开放,只有个别领域还尚未开放。在全国范围内,《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显示,制造业条目中仅剩“出版物印刷须由中方控股”和“禁止投资中药饮片的蒸、炒、炙、煅等炮制技术的应用及中成药保密处方产品的生产”两项。
在自贸试验区范围内,于2022年1月1日实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中,制造业条目已完全清零,整体已减至27项,其中禁止类17项、限制类10项。
业内认为,全国层面的制造业外资准入此前已经基本放开了,此次从自贸试验区制造业负面清单清零扩大到全国层面,是全方位的开放,表明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的坚定态度。另外,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吸引外资面临挑战,需要持续推出更具针对性和含金量的稳外资政策。
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无疑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注入了一针“加强剂”。
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生产链、供应链、价值链中已经从过去的中低端迈向了中高端。伴随经济水平持续提高,市场需求层次不断升级,中高端、品质化、多样化产品需求增多,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不协调的矛盾日益显现。同时,面对更加严峻的国际竞争压力,以创新引领制造业向高端领域和环节迈进成为必然选择。
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吹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号角,加速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不少外商用实际行动持续扩大、深化在华投资。比如,太古可口可乐(苏州)饮料有限公司开始动工,该项目总投资人民币20亿元;天丝集团红牛饮料广西生产基地项目开工,总投资约13亿元;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合成气装置破土动工,湛江一体化基地项目是巴斯夫迄今为止最大的单笔投资项目,总投资额将达100亿欧元。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399.5亿元,同比增长6.8%。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9.7%,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分别增长39.7%、25.6%。高技术服务业中,研发与设计服务领域实际使用外资增长57.1%。同时,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3154家,同比增长33%。
随着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的全面取消,以更开放的姿态吸引外资与外商,这将会吸引更多的外资注入制造业领域,推动我国制造业结构优化,发展质量提升。
为“两业融合”打开思路
除了为制造业带来利好以外,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还将带动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走向更深层面,为全面实现高质量增长助力。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研究提到,为提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共识。在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实践中,我国已探索出一条从制造业服务外包,到服务业向制造业延伸的多形态融合模式。在两业融合的实践探索中,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走上了一条依托有效融合、壮大实体经济的道路,两业融合规模与日俱增。
当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但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短板仍然不容忽视,比如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不强,两业融合基础尚待加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两业融合程度明显偏低等。
随着制造业对外开放水平的扩展,制造业不仅可以得到资金上的支持,外商带来的先进经验也将为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联动提供新的思路。与此同时,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联动发展效能越来越强,随着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也会随之提升,在创新发展上打开新的空间,助力消费升级,从而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