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发布《广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局长刘光明介绍,2022年,广东制造业总产值突破16万亿元大关,连续34年位居全国首位。《纲要》提出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以实施“七大工程”为抓手,围绕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等8个方面提出26条具体措施,全方位建设质量强省,推动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广东速度向广东质量、广东产品向广东品牌转变。
发布会现场
《纲要》确立了2025年至2035年的阶段性计划,并将围绕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加快产品质量提档升级、提升建设工程品质、增加优质服务供给、增强企业质量和品牌发展能力、构建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推进质量治理现代化等8个方面提出26条具体措施。
刘光明说,广东拥有70余万户制造业企业法人和一大批优质企业、8个万亿元级战略性产业集群、17家世界500强企业。广东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持续稳定提升,由2018年的89.63提升至2022年的90.6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72个标准分。全省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为94.49%,位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广东省推动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要素统筹协同、共建共享,提升质量基础综合能力。该省累计建设国家质检中心87个,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7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6个,数量均位居全国首位。同时,该省推进先进标准体系建设,发布首批110项“湾区标准”,涵盖食品、粤菜、中医药、交通、养老、物流等25个领域,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建设提供支撑;推进“湾区认证”“湾区计量”,建成140个“一站式”服务站,加强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等“一站式”协同服务,高效支撑30多个行业门类发展,以先进标准引领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此外,广东围绕服务“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强化与港澳衔接,深化质量创新合作;支持具有国际化优势的专业机构和企业组建国际标准联盟,增强质量话语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的作用,推进质量技术规则联通、贯通、融通。
值得关注的是,广东支持内地和港澳认证机构等经营主体积极对标国际通行规则,采取粤港澳大湾区认证联盟形式,在食品、农产品、消费品、装备制造、服务业等领域开展“湾区认证”,按照市场化机制实行实体化运营,把“湾区认证”打造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品质认证品牌,适时发布一批“湾区认证”成果。以“一个标准,一次检测,一次认证,湾区通行”为理念,推动三地共建共用共享“湾区标准”“湾区认证”“湾区计量”,实现大湾区质量软通联、硬通联,探索更多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实现方式。